Javascript is required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學校特色與發展願景

(一)學校辦學特色
外部評價

●本校自105年起,連續9年登榜英國《泰晤士報》亞洲最佳大學,整體表現位居全球前418名。107年起,連續7年登榜英國《泰晤士報》全球最佳年輕大學,整體表現位居全球432名。

自106年起,連續5年入榜Round University Ranking (RUR)全球最佳大學。

自109年起,連續5年登榜QS亞洲大學排名,整體表現位居全球前620名。

110年入選遠見雜誌台灣關鍵指標「修習全外語學生數」全國第2。

113年9月US NEWS公布的2024-2025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本校於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排名為台灣區第10名。

遠見雜誌112年「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評比中,榮獲綜合大學第23名,私立大學第18名,其中六大面向評比之「國際化程度」第21名。

遠見雜誌2024最佳大學排行榜,榮獲綜合大學30強排名第24名;私立大學30強排名第21名。


評鑑認證

● 105年管理學院、觀光餐旅學院、國際學院同時通過AACSB國際商管教育認證,全球唯一也是AACSB於成立一百週年首次三個學院同時通過認證的學校,躍昇全球前5%頂尖商管認證名校之列;110年再次獲肯定通過「國際商管教育持續精進CIR認證」,AACSB評鑑團隊以「無疑是未來十年商管學院的創新示範」(This list is no doubt a showcase of innovative actions for business schools in the next decade)形容義大的商管創新成果。

● 第二週期校務、評鑑系所及IEET工程教育認證等各項評鑑,均獲全數通過。


教學卓越

108-111年獲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經費補助,全國大專校院僅補助7個學系,本校土木系成為唯一獲得新工程教育計畫補助的私立大學。112-116年持續參與推動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C類計畫,為五所學校中唯一的南臺灣代表。

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首創元宇宙數位教學,以採用360全景投影方式,讓學生戴上智能眼鏡進入AR場域探索虛擬世界,榮獲教育部「人工智慧創新職涯計畫」績優肯定。112年度義大元宇宙-數位雙生創新職涯課程計畫獲教育部補助。

將智慧科技融入教學:電機工程學系與資訊工程學系師生團隊聯手,結合學校擁有醫學院的優勢與豐沛資源,跨域整合智慧科技與健康醫學兩大強項,在「2024第六屆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拿下1銀5銅的好成績;電機系師生團隊以「紅外線熱像儀系統」榮獲萬潤2023創新創意競賽最佳應用獎;智慧網路科技學系師生團隊,參加2023全國機器人互動競賽「自走車循跡互動競速賽-大專組」,從130組團隊脫穎而出包辦前三名;智網系“網路幽靈”師生團隊參與2023國科會沙崙資安基地新秀媒合培育計畫並獲選(全國僅7隊入選),與微智安聯公司媒合成功進行專題研究,共同育才。

團隊展現多元實力: 2024日本世界青年會議(WYM)國際溝通暨應用英語學系攜手樹德科技大學,以及日本立命館大學的學生合作,以「SDGs:世界和平的追求之道」大會比賽主題,全程以英語進行專題發表與討論,以歷史教育為切入點設計創意桌遊,獲得評審高度的肯定,拿下白金獎的殊榮;觀光餐旅學院休閒事業管理系4位應屆畢業生透過鏡頭完整呈現規劃旅程,曾榮獲全國大觀盃觀光設計競賽導覽解說影片設計國語組特金獎;傳播與設計學院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學生團隊,將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轉化為設計元素,針對道路預警系統設計的「增強盲彎預警系統」、保留金屬工藝文化的「鋺」及展現建築之美的「圓明園和12生肖茶具套裝」3組作品入圍青春設計節競賽;「增強盲彎預警系統」還榮獲2023金點新秀設計獎的社會設計類獎項;醫學院營養學系學生團隊參加「千禧二十 健康落實-青年社區健康服務全國競賽」,將營養相關知識透過所設計的桌遊呈現,榮獲代謝症候群防治組第三名。

四年一次的「IKA德國世界廚藝奧林匹克競賽(IKA Culinary Olympics)」,觀光餐旅學院廚藝暨美食學學系的師生團隊,以屏東可可農產文化為主題創作「大地的恩典可可」作品,精湛的技術與創意巧思驚豔國際,一舉拿下「巧克力工藝」的銅牌肯定,成為臺灣之光。另,廚藝系吳明倫同學在老師指導下,結合古代神話的概念,創造出「叱吒九霄–孫悟空」的巧克力工藝作品,拿下2024馬來西亞BATTLE OF THE CHEFS(BOTC)國際廚藝大賽,「巧克力工藝CHOCOLATE WORKS」項目的銅牌,繼「IKA世界廚藝奧林匹克」獲得銅牌後,再次延續義大巧克力傳奇。

國際學院國際溝通暨應用英語學系學生團隊,參加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辦、中正高中承辦的「亞洲學生交流計畫(ASEP)實施計畫」活動,以「探討國際移工問題」及「身障學生在校園裡所遇到的困擾」為主題,進行英語的專題發表,榮獲白金獎及金獎的肯定。

傳播與設計學院電影與電視學系大四學生畢業作品《甘榜男孩》,全片都是在大馬取景,劇情描述的是隔代教養與種族議題,此部作品目前已入圍公視學生劇展初選,整部電影的幕後推手傅啟榮,更榮獲113年青年節高雄市大專學校優秀青年肯定。文創傳播與設計碩士班學生的蘇智雄以《馬來亞虎》,從36校、267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入圍32部影片的其中一部,以馬來西亞家鄉原生種老虎的故事,隱喻父子親情困境,相當出色,深受評審青睞,同時也與另一部由影視系學生吳俊翰執導的短片《蚵仔》,一同在公視學生劇展首播。


產研特色

●2022年第19屆國家新創獎獲1件新創精進獎;2021年第18屆國家新創獎獲2件臨床新創獎,1件獲學研創新獎,1件精進續獎臨床新創獎;2020年第17屆國家新創獎獲2件新創精進獎。

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獲1金3銅、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獲2金1銅、2021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獲1銀2銅、2020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囊括2金1銀、2019年獲1鉑金2銀1銅以及2018年獲1鉑金1金1銀4銅牌。

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2024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3)及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土木工程學系翁誌煌教授、化學工程學系孫灼均教授、餐旅管理學系曾淑美教授、醫學研究所許耀峻教授、醫學系蔡易廷副教授,5位教師入榜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學士後醫學系李伯皇特聘講座教授、土木工程學系翁誌煌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簡賸瑞教授、化學工程學系莊麗月教授、工業管理學系劉浩天副教授,5位教師入榜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翁誌煌教授同時入榜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及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醫學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學生參加「2023第七屆全國醫學工程創意競賽」亮麗出擊,以作品「RBX分色影像生成技術-跨平台皮膚色澤轉譯系統與應用」,在90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奪下金獎的殊榮;電機系陳柏妤以作品「具低洩漏電流之全數位化控制併網換流器」參加國科會電力學門112年度大專院校電力應用實作論文觀摩競賽搶下晉級門票,唯一私校入榜;電機系碩士班許汯洧從諸多頂大競爭者中脱穎而出,榮獲112年度「中技社科技獎學金-創意獎學金」。

113年獲得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第一階段50萬元的創業補助款,創新服務類組的「Guardians of Happy Cats」團隊,由創新育成中心主任謝名家、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家榮指導,以及「工學院」化學工程學系與「管理學院」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等學生所組成。以實現環境永續和建立友善的綠色循環為目標,以稻殼為基礎,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環保寵物用品,獨特專利製程讓稻殼貓砂擁有卓越的吸水能力並減少異味,解決傳統貓砂所產生的問題,也提供飼主與毛小孩乾淨的生活環境。同時亦獲113年度教育部募資「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中榮獲第二梯次創客補助10萬元的獎金。

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與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執行產學合作計畫,針對道路基底層存有軟弱等問題進行道路基底改良,並且帶領學生共同參與計畫之工程實務,讓實際應用和驗證學校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2023與2024連續2年攜手高雄市政府舉辦「道路挖掘管理與工程技術研討會」六都道路管理機關首長與相關單位,結合國內專家學者分享全世界最新的工程技術,產官學界超過300人共襄盛舉,藉此激勵相關從業人員,讓道路工程的品質與效率可以獲得提升。

整合校內外資源,推薦種子教師參訓國際驗證單位開設師級相關訓練課程,並陸續已取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TCFD氣候風險財務報告書、ESG報告書等主任稽核員證書,建立ESG推廣輔導團隊,爭取政府補助產學合作計畫,協助高雄在地產業ESG推動,迄112年度已獲經濟部補助金屬產業節能減碳計畫:碳盤查25件、碳足跡3件、低碳計畫4件、精實管理1件、學界在地產業科技加值計畫1件;管理學院師生與業界專家們聯合出版體系完整的ESG與CSR教科書《ESG與CSR-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祕笈》,藉由教研專業的養分,落實永續及服務社會的精神。

智慧科技學院電機工程學系,以「應用融合 CNN 及 Attention Bi-LSTM 之方法於光電功率預測」、「基於太陽能逆變器資料讀取通訊之介面開發」,雙雙奪下工研院「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的「優秀專題提案獎」。另,參加「國科會電力學門112學年度大專院校電力應用實作論文觀摩競賽」,以作品「具低洩漏電流之全數位化控制併網換流器」榮獲佳作,七組晉級決賽的隊伍當中,義守大學電機系是唯一私校的隊伍,同時也是唯二的大學生隊伍,其他參賽隊伍多為碩博士生所組成,能在眾多菁英中脫穎而出並獲佳作,實力備受肯定。


國際化

●推動國際化有成,繼110年獲教育部核定推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BEST)重點培育學院,112年本校「醫學院」、「國際學院」持續獲教育部重點培育學院肯定,也是南部唯一有兩學院獲肯定的綜合型大學。

112學年度境外學位生居全國公私立一般大學排名第3,外國學生居私立大學第二。113學年度本校共有176位國際專修部學生。

獲「大學聯盟深化數位學習推展與創新應用計畫」補助,並與「醫農特工聯盟」中心學校成功大學一同前進印尼,和當地Taiwan Center Indonesia(台灣中心)、Universitas Sebelas Maret(UNS,梭羅大學)、Universitas Gadjah Mada(UGM,日惹大學)聯手舉辦「利用設計思考模式融入數位課程工作坊」,並推廣義守大學7門全英MOOCs課程,深化原有的合作關係,更積極拓展多面向之合作領域。

每年提供獎助學金薦送大批學生至海外交換/交流、實/見習。疫情解封,112年暑假傳播與設計學院、語文學院、觀光餐旅學院、醫學科技學院、國際學院、工學院和智慧科技學院等學生,前往保加利亞、美國、法國、日本、中國等企業實習或擔任海外交換生。應日系每年平均有超過20位同學,可獲學海飛颺計畫赴日交換留學一年以及已有4位學生於日本連續榮獲第一名46年的加賀屋溫泉飯店有薪實習半年;國際學院國際傳媒與娛樂管理學系與傳播與設計學院大眾傳播學系共5位學子,於暑假期間在保加利亞展開實習工作一個月,藉參訪熟悉當地歷史文化後,協助該校與城鎮拍攝簡介影片,同時肩負數位行銷與海外宣傳工作。113年暑假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共選送5位學子,飛行逾9000公里前往德國杜塞道夫大學(Heinrich Heine Universität Düsseldorf, HHU D)及該校醫學中心(Universitätsklinikum Düsseldorf, UKD),與德國醫學人文教育教授及物理治療臨床工作專家們進行跨領域交流學習。

大眾傳播學系獲「大學院校新南向計畫-強化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的海外見實習補助,由師長帶領學生前往馬來西亞,為期15天的學術交流活動,大傳系師生親自拜訪砂拉越14所華文獨立中學,並透過影像拍攝,紀錄每所獨中的校園歷史與辦學理念,義大學生展現在校所學專業,藉由鏡頭讓國際看見堅強實力。


學生輔導及就業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提供一站式輔導服務,透過歲時祭儀舉行,推動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強化多元族群融合,更讓「非原住民」學生更了解原住民文化與相關知識。111年傳播與設計原住民專班林丞恩同學以描述家鄉打獵文化的《Malu Ume麻嚕屋媒》,榮獲紀錄片類首獎,陳宇心同學則是以同性議題為內容的《雙靈》獲得銅獎;傳播與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黃孝擎《溪上游的青年人》入圍美國2023學生世界影響電影節SWIFF最佳短片;傳播與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以《𝐌𝐋𝐀𝐇𝐔𝐘 聚》榮獲2023青春設計節競賽—策展實踐與展示設計類御筆設計最佳設計獎。

長期支持籃球運動,義大籃球隊不但是UBA(大專籃球聯賽)強隊之一,近年隊中好手更陸續入選國家代表隊如杭州亞運奪下33男籃金牌的余祥平及參加8月世大運的邱子軒、呂威霆與蘇文儒、入選瓊斯盃的白曜誠等,義守大學衍然成為國內籃球好手的培育基地。

輔導成績卓越,獲教育部110年度「大專校院境外學生輔導工作績優人員」、「大專校院境外學生輔導工作資深人員」;111年度「大專校院境外生輔導工作績優學校」、「績優人員」、「資深人員」等殊榮;112年度獲得僑委會「績優僑輔工作人員」殊榮。。

協助學生進行UCAN 職業興趣探索,分析職業興趣取向,將職涯概念融入課程以建構學生早鳥型職涯規劃習性。2021年網路溫度計公布私立大學求職人氣全國第9名。

推動多元職場實習計畫,以增進學生於職場的適應力與競爭力。有台積電、聯華電子、日月光、燁聯鋼鐵、王品集團、高雄萬豪酒店等知名企業,前進校園招募,以及提供實習機會。


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

與臺南市後壁區農會簽訂綠色照顧站高齡者照顧班USR合作意向書,由醫學院與觀光餐旅學院攜手合作,為後壁區長者進行健康評估以及設計創意綠色菜單,義守大學師生走進社區,藉教育研發能量綻放農村的精彩。

義守點燈皮影薪傳計畫與高雄市大社區東華皮影戲團合作,「偶遇 南臺灣皮影戲文化」臺日交流活動,並藉由日本留學生與本地生的跨領域異文化合作,與日本香川縣白山小學以及北海道大樹高中,以線上即時互動方式將南臺灣特有的皮影戲文化推廣至海外,實踐USRCSR國際鏈結。

與屏東縣新園鄉公所簽署策略聯盟,雙方攜手開啟全新的合作之旅。將導入智慧農業、循環經濟之思維,帶領學子走出教室,傾聽在地聲音,與地方共同為永續而努力。參與「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南區聯展」,以「ISU×USR義起共好」為主題展現循環文創與健康食譜等多元成果,獲得最佳人氣獎肯定。

營養系及餐旅系師生執行USR HUB計畫,營養系團隊參與「千禧二十 健康落實-青年社區健康服務全國競賽」將營養相關知識透過所設計的桌遊呈現,榮獲代謝症候群防治組第三名。營養學系與廚藝暨美食學學系攜手前進高雄市知名的宗教勝地佛光山,共同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蔬食綠色共好養生村暨推廣實踐計畫」,傳遞素食營養衛教知識,並且提供健康量測、健康素食講座和健康素食餐;營養系、護理系與餐旅系跨域團隊,帶領旗美高中學生,前進美濃獅山社區,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之「客食安康綠樂齡」計畫。

醫學科技學院醫學科學與生物科技學系前進日本,與日本唯一的珊瑚礁研究所簽訂產學實習協定,提供學生赴日實習研究珊瑚礁生態,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拓展國際視野,同時也能明白維護海洋生態的重要。

醫學院學後中醫學系、醫學系師生成立義診醫療服務隊,並結合義大癌治療醫院中醫部團隊,前往高雄茄萣、台南市玉井社區,為在地民眾提供醫療問診、針灸、衛教等服務,中西醫攜手合作,強化偏遠地區醫療照護品質。

108年10月通過ISO 45001認證,成為全國唯四獲得認證的大專院校,象徵本校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水平達到國際水準。

呼應2050淨零排放政策,於112年10月至113年4月全校進行系統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行動計畫,並以此為未來減少碳排之基準點,致力於節能減碳淨零承諾,以做為大學帶頭示範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之高教任務。

以永續經營為重要承諾與使命,發行社會責任暨永續發展報告書向內外部互動關係人公開校務、辦學、社會等面向具體成果,110和111年分別獲「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大學永續報告〉銀牌獎,以及112年、113年獲銅牌獎。




(二)學校優勢

  

特 色

說 明

校本部

綠色校園

本校以智慧低碳友善校園為總體營造,積極參與國內外綠色環保永續活動,為全國31所綠色大學之一,從學校經營政策、教學課程、建築規劃與校園生活等方面著手,將愛護地球理念以軟硬體具體成果展現。以「環保、減碳、節能」為目標,實際落實節能減碳,將本校打造為永續優質的綠色大學校園。

義守大學

醫學院區

資源共享

醫學院區與教學醫院「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及「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癌治療醫院」緊鄰,醫學院學生在理論與實務上得到充沛的教學資源與應用。

實習天地與多樣的就業機會

本校擁有義联集團豐沛的資源,校本部鄰近南台灣新樂園「義大世界」,提供在校學生多元的工讀、實習與就業機會。醫學院區鄰近「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癌治療醫院」,透過集團的資源共享,提供醫學院學生先進的醫療設備實作、實習和就業機會。


(一)  學校未來發展願景

本校自創校以來,秉持永續發展理念辦學,『建立一所創新知識、服務社會、永續發展之國際化綜合大學』為願景,落實我們培育務實創新、崇禮尚義、有為有守之專業且全方位菁英人才』教育目標為己任,並以『卓越教學、特色研究、國際接軌、優質服務』為辦學目標

n使命

ü建構臻善的學習場域與多元的學習典範,提供永續學習之優質高等教育,以培育學行兼備之人才。

ü發展具特色與專業智識之學術與產業應用研究,強化學術社群、產業及社區之聯結與合作,以成為知識創新、傳播與應用之共振平台。

ü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以拓展所有成員國際宏觀之視野及全球議題之關注。

ü營造專業、尊重、合作與倫理精神的環境,實現成員的知識與人生成就,以提升組織成員對全體社會之服務與貢獻。


n願景

建立一所「創新知識、服務社會、永續發展」之國際化綜合大學 


n辦學目標

卓越教學、特色研究、國際接軌、優質服務


n教育目標

培育務實創新、崇禮尚義、有為有守之專業人才


 基於長期發展願景、教育與辦學目標,本校所制訂的中程校務發展規劃書,皆遵循PDCA(Plan規劃→Do 執行→Check 考核→Action行動)程序滾動修正與推動,於2018年即啟動跨域創新 競逐全球為校務發展的十年總目標,發揮綜合型大學豐富的跨學科領域優勢,強調全校性的跨域整合能力,引導學生培育跨領域、跨文化、跨疆域的終身自主學習模式,並且以健康醫學×智慧科技為核心,成為最具跨域創新、產學服務能力之國際化綜合型大學為定位。


()  中程校務發展需求

本校113-115年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主軸目標及其對應分項策略如下:

主軸一:數位跨域 創新教學 (SDGs 48)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大學存在的目的為培育國家永續發展所需的人才,能為未來關鍵的十年做好準備。因此本主軸以「課程鍵結產業創新,擴大學生體驗式學習,共創跨域實踐、主動學的優質環境」為目標,從興趣探索學習適應、課程改革動能提升、自主學習創新協作、知識實踐體驗學習四個價值鏈規劃分項1-1 「自主探索跨域加值」,學生經由多元招生和適性選才之招生專業化機制進入大學教育,為銜接108新課綱,規劃新鮮人啟導(First-Year Engagement, FYE)計畫,讓學生快速熟悉大學生活,並透過推動課程改革,以學院前瞻特色發展並鏈結產業趨勢人才培育主導之教學樣態,提供課堂內外跨界專業化精實或多元、自主彈性與跨領域擴展體驗學習環境及支持機制,學生可依照自己的興趣探索與建構學習旅程,成就一生一課表分項1-2「敘事溝通同理利他」培養語言溝通力、敘事力、同理心、社群力、永續發展等之AI不可取代核心能力培育,更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之延伸學習,完善場域建置並規劃多元活動使師生、同儕透過互動,培養樂活之生活態度與判斷能力,並打造正向學習經驗;分項1-3「數位轉型創新教學」,持續推展數位創新及教學實踐研究,聚焦教師彈性師培制度,活化跨域職能,並強化科技輔助教學共享資源建置,以發展並落實創新與數位教學轉型精進


主軸二:前瞻產研 知識創新 (SDGs 91112)

 呼應學校定位,梳理學院發展脈絡,並因應跨領域與智慧化快速發展、產業永續轉型以及高齡社會健康樂活等重大議題,合學校學研優勢領域能量與產官鏈結,本主軸以「整合優勢特色領域,落實學術新價值傳承,發展前瞻跨域、聚焦趨勢產研環境」為目標,呼應全球趨勢需求,推動具前瞻性的產研應用發展規劃分項2-1「預見未來前瞻發展」,除了培育下世代AI、半導體及淨零科技人才外,更以智慧科技協助企業數位創新、探索ESG (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加速產業淨零與數位雙轉型,以及健康醫學´智慧科技等未來趨勢與規劃因應,以引領研發和產業創新契機永續發展;分項2-2「傳承雁行深耕特色」持續推動跨院系合作以及主題式專題研究計畫以教師為本,優化產研獎補助機制,增強產研能量與資源傳承,激勵並擴大研發人才動能,鼓勵進行跨國、跨域合作;分項2-3創新創值加速引擎」,將完善四創教育系統與整備校園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機制,連結產學、智財技轉與推廣教育等相關支持資源與夥伴關係,協助促進產業技術提升


主軸三:國際接軌 全球參與 (SDGs 417)

「國際化」一直為本校校務發展計畫主軸與辦學特色之一,具完備七大領域之全英學程教育體系,同時招收本國和境外學生,並孕育充足之英語授課師資,積極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與交流,共同人才培育與產研發展,建構國際教育樞紐。因此以「深化國際教育樞紐,拓展學生國際橋接力,推昇雙語教育、接軌國際友善校園」為本主軸目標,規劃分項3-1 教育樞紐接軌國際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導入AI (人工智慧)輔助語言教育,全面推升國際化校園以及雙語化教學與人才培育措施,持續開發國際育才途徑,透過活動參與與全球倡議的重視,形成在地國際聚落,培育國際化人才,並與在地資源分享及合作聯盟,共享教育服務;分項3-2「放眼世界競逐全球」優化支持機制,提供教育、體驗、學習、產研等多元管道鼓勵師生與國際鏈結,落實與姊妹校實質合作,拓展視野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主軸四:優質服務 共構歷程 (SDGs 13510)

 學生是大學裡最重要的基石,結合主軸一從入學前起跑點、入學後到最後一哩,整合導師定向輔導、學習規劃師學習建議、生活輔導、心理輔導、體適能及職涯導師職涯探索等全方位陪伴及支持,以充分加值學生學習歷程藍圖,因此以「全歷程輔導再進化,落實辦學的公共性,建立正向循環、有温度的樂活校園」為本主軸目標,規劃分項4-1「全哩輔導安心就學」,整合校內外資源,從「學生需求」出發提供身體保健(Physical)、心理情緒(Emotional)、學業輔導(Intellectual)、財務支持(Financial)、人際社交(Social)、職涯輔導(Occupational)、靈性安適(Spiritual)、友善環境(Environmental)整合性服務與支持的Well-Being Center分項4-2「產業鏈結共構歷程」,透過適性化職涯輔導及服務機制,透過業師協助,成就學生人生第一次實習,職涯輔導與就業促進,並強化校友聯結和凝聚力量,健全的校友循跡機制。



主軸五:精實管理 永續發展(SDGs 81213)

持續推動與落實高教公共性,以公平、公開、公益落實生師保障,行政精實化及精進數據證實治理課責、以及綠色韌性校園永續發展,因此以校務證實資源拓展,完善韌性校園之建構,確保永續經營、具社會影響力大學」為目標,規劃分項5-1「行政革新實證決策」推動教職員工終身發展及在職持續教育訓練,使組織精實強化,並強調校務數據分析之實證以回饋校務策略發展,以透明公開治理課責報告,制定永續性校務發展計畫;分項5-2「優質韌性永續校園」,推動環安衛等重點建設,啟動全校進行系統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行動計畫,持續落實智慧節能減碳綠色、校園永續管理和防災應變意識教育以建構韌性防災校園,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因應校務發展需求之重大資產支出項目

本校因應校務中程發展需求所規劃之重大支出項目如下:

序號

項目

1

中西文圖書/期刊及電子資料庫購置

2

教學環境設備/教研實驗室環境及軟硬體/資通訊軟硬體汰舊更新/新購

3

改造教學/研究創新特色實踐場域、學生自學空間

4

學生社團空間改造、學生社團器材汰舊更新

5

改建Well-being Center

6

校園安全維護設備汰舊更新


  1. Strengths 優勢
    1.連續九年入列THE世界大學排行,於私校中具競爭力。
    2.院系所涵蓋電機、資訊、理工、商管、傳播、文創設計、觀光、語文及醫學等完整領域,適合發展跨領域專業發展與學習。
    3.國際化校園與教學資源健全齊備,並與眾多境外姊妹校締結聯盟;境外學位生數名列全國前十名,且學生結構高度國際化,涵蓋約40個國家。
    4.校園環境及設施多元且完善,提供校園生活的便利性。
    5.學校與相關企業及義联集團、義大醫院鏈結緊密產學網絡,提供各類實習與就業機會。
    6.本校地理位置鄰近高雄都會區、南科高雄園區、橋頭科學園區、楠梓科技產業園區、仁武產業園區、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之科技廊道,可成為區域人才培訓中心之一。


    Weaknesses 劣勢

    1.部分學系之師資平均年齡偏高,須留意其退休時程及傳承。

    2.部分學系學生素質差異較大,亦有學生來自經濟弱勢家庭,需要教師更多之教學投入與輔導。

    3.教師升等以研究著作為主,多元升等案例較少。

    4.校齡與校友數不如歷史悠久大學,校友資源支持相對較少。


    Opportunities  機會

    1.面對國家5+N重點產業和產業跨領域人才需求,本校為南台灣唯一完整跨人文、工程科技、管理和醫學之綜合型大學,相關學系均可與之對接。

    2.政府發展「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促成國際合作人才培育。

    3.呼應「大南方大發展-南台灣發展計畫」,鄰近大南方科技廊道之產業聚落,可引入產業資源共培人才與產研技術。

    4.近2年境外生留台的重大政策目標,配合集團和大南方科技產業聚落,可促成國際攬才、育才及留才之產、生、學三贏。


    Threats  威脅

    1.少子女化衝擊,造成大學生源總量下滑,需有效之招生、留生策略。

    2.產業與社會需求快速變遷,系所變革需更快,以及清楚形塑特色。

    3.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激烈,國際招生不易。